首页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数字化时代的老龄社会治理与康养融合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法学院   图文:付博、孙叶、陶莉、张月萌、韩维维 审核:李俏     发布时间: 2021-12-14    点击数:

12月12日,由江南大学法学院与江苏省老年学学会精神关爱专业委员会主办,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老年学学会、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国家智慧康养无锡实验基地、江南大学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数字化时代的老龄社会治理与康养融合论坛”成功召开。受疫情影响,此次论坛采用了线上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会议以腾讯会议模式进行,由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线下会议在法学院A316会议室召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清华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及实务界专家共1509人参加并观看了会议直播。

上午为大会发言,第一阶段的开幕式由江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君柏主持,江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邓嵘、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张伟新、无锡市卫健委老龄办副处长张兴堂、无锡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解建华分别致辞,江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俏宣读了《关于表彰“首届老年人精神关爱和代际共融案例大赛”获奖案例的决定》,共评选出实务创新奖案例3项,特等奖案例4项,一等奖案例10项,二等奖案例15项,三等奖案例34项。

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由江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无锡市老年学学会会长赵向红主持,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atthew Kaplan教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韩振燕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艳春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周红云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理工科技学部的黎伟麟副教授和邢琳娜博士,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蒙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的彭青云副教授,分别围绕代际共融、精神关爱与智慧康养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

Matthew Kaplan教授围绕代际共融主题,从“代际接触区”入手,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介绍了“代际接触区”的概念框架。他指出“代际接触区”是一个空间聚集点,可以使不同世代的人可在这里见面、互动、建立信任和友谊之类的关系,对于有需要的还可以共同解决当地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因此营造“代际接触区”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个项目运作、资源整合和环境设计的工具,对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完善老龄政策与服务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韩振燕教授立足于老年人精神关爱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对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结合对学术界关于精神关爱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该主题从2004年起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最后,结合对现存挑战,她从制度落地、供需精准、服务专业、资源整合、科技助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养老服务中精神关爱的具体策略,从而为推进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

曹艳春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申报和建设方面的经验特色,并以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为例,从硬件建设、软件服务、队伍建设等维度,深入细致地阐述了智慧养的发展理念与实施方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意义的发展思路,为相关单位后续推进国家智慧养老实验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周红云副教授从供给主体的角度,对“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她指出,从供给侧发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是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社会问题,而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要以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为核心。她通过对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个供给主体构的分析,从共建、共治、共享的角度提出了“互联网+”推力下实现供给社会化的具体路径。

黎伟麟副教授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与学术界对代际共融的研究情况入手,指出代际共融不仅需要学术研究推动,更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结合其团队的长期实践经验,提出了“实务方程式”的概念特性,强调“实务方程式”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依序式、波浪般、衍生/有机、动态发展的行动方案集合。随后,邢琳娜博士结合该团队所开展的“代际健康回顾”“代际旁听生计划”“代际导读计划”等,深入阐释了“实务方程式”的实施框架,为推进代际共融行动计划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蒙博士,从技术与养老管理融合、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技术与养老模式融合、“养老+智链网+各行各业”融合四个层面,分享了其公司在智慧养老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他指出养老更需要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重塑,智慧化养老服务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多层面增能,并从志愿者、居家适老智能化、社区载体、机构、标准化建设五个维度,提出了完善智慧养老服务的方法。

彭青云副教授从产出性老龄化角度,阐释了长寿红利的内涵,指出长寿红利是因健康寿命延长而创造出的经济社会健康效益,不仅可以从数量维度,还可以从年龄、教育、健康、健康寿命、技能、心理素养等质量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长寿红利潜力的深入解读,她倡导加强对于长寿红利的挖掘利用,强调长寿红利是积极老龄化的一部分,将为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发展契机。

第二阶段的专题报告由李俏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她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本次论坛,指出老龄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和支持,本次嘉宾谈到的发展理念、文化传承、平台建设、供给主体、行动实践、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恰从不同角度将老龄社会治理研究推向深入。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增加我们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进老龄社会治理这个领域的信心。

下午,智慧老龄社会治理、精神关爱、代际共融、智慧康养四个专题论坛在线上同时进行,针对老龄社会治理领域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与案例展示,来自全国高校师生和养老服务实务专家共35人就各个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论坛分别由周辉、安姗姗、周悦、孙圣4位博士主持,由王金元、杨涛、彭青云、李娟4位副教授进行点评。

大会开幕式

论坛现场

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