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法在身边”普法帮扶团队开展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活动——走进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

来源:法学院   文图:宋茹娟 审核:叶敏     发布时间: 2025-11-04    点击数:

10月30日,法学院组织“法在身边”普法帮扶团队赴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江苏省知识产权法(江南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叶敏教授带队,中心副主任李硕副教授、中心副主任徐攀亚副教授以及“法在身边”普法帮扶团队20名成员参加。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陆超、罗丹珺法官对团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活动包括实地调研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商事纠纷实务经验分享”主题交流座谈会两个环节。调研伊始,法庭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的庭审设施、职能定位、受案范围及其在跨境知识产权保护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座谈交流环节,团队成员围绕“数据与技术秘密保护”、“审判挑战与价值判断”、“庭审语言与证据审查”、“软件侵权认定”等前沿议题,与资深法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展现了青年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在知识产权保护板块,陆庭长通过“假人模型数据技术秘密纠纷案”、“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案”等一系列无锡法院审理的典型实例,生动阐述了“最严格保护”司法理念的落地。针对当前的技术前沿挑战,陆庭长还就数据资产保护、软件侵权认定中的“实质性相似”标准、反向工程的合法路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陆庭长特别指出,面对新型、疑难案件,法官不仅要做法律技术的运用者,更要做激励创新与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衡量者。最后,陆庭长鼓励大家成为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投身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

本次调研交流是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法学院深化“校院协同”机制的重要举措。通过法官的“一线声音”,同学们不仅洞见了司法实践的最新动态,更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法学院将继续搭建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为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现实动能。

活动现场

走访参观

案例分析

互动交流

活动合影